四野战史43 战略决战后的形势和中央的方针

火博体育在线入口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火博体育在线入口 > 新闻动态 > 四野战史43 战略决战后的形势和中央的方针
四野战史43 战略决战后的形势和中央的方针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3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一 、战略决战后的形势

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以及在战略决战 阶段进行的其他战役,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,将战线推向长江中、下游 地区,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,从 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地位。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军事、政治、 经济等方面,均已濒临绝境。

在军事上,三大战役以后,残存的国民党军正规军只有71个军227 个师约115万人,加上特种兵、机关、学校和地方部队,总兵力为204万人, 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仅有146万人。这些部队中,除少数的军尚有较 强的战斗力外,其余大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,战斗力较弱,且分布 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,在战略上已无法组成有效 的防御。在经济上,国民党统治区财政枯竭,物价飞涨,工商企业倒闭, 农村经济破产,出现了总崩溃的局面。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,国民党统 治集团在政治上民心丧尽,处境孤立;其内部各派系之间,互相倾轧,矛盾重重,处于四分五裂状态。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人民普遍觉醒,工人罢工、 商人罢市、学生罢课、农民抗苛捐杂税的斗争此起彼伏。人民把自身解 放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,希冀人民解放军早日到来。在国民党 军中,一些爱国官兵,积极寻找新的出路,不少高级将领和地方实力派, 则纷纷找共产党联系,准备走起义的道路。

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零七个月的作战,已有了很大发展,不论在数 量上、士气上还是在装备上均占优势,总兵力已增加到400万人,其中 野战军有218万人。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,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进 行阵地攻坚战;不仅能攻克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城市,而且一次能够围 歼数十万人的国民党军精锐兵团,有足够的力量在不久的时间内全部消 灭国民党军。在南方诸省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的游击队亦有很大发展,正 积极准备迎接与配合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南进。

处于困境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,在美国政府的支 持与策划下,企图利用和谈,争取时间,调整部署,编练新军,组建长 江防线,加紧南方浙、闽、湘、赣、粤、桂诸省的布防,将人民解放军 阻遏在长江以北,然后伺机卷土重来。为此,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表《新 年文告》,提出以“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';“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, 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”;“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,中华民国的法统 不致中断”;“军队有确实的保障”等为条件,愿与中共商讨“停止战事, 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'。1月5日,新华社发表毛泽东为其撰写的题为《评 战犯求和》的评论。毛泽东在这个评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:蒋介石要求 的和平是“为了保存中国反动势力和美国在华侵略势力',是“确保中国 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府的统治地位',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的虚伪求和声明。 1月14日,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名义发表《关于时局的声明》,提出在 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。这些条件是:惩办战争罪犯;废除伪宪 法;废除伪法统;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;没收官僚资本;改革 土地制度;废除卖国条约;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,成立 民主联合政府,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。

1月21日,内外交困的蒋介石,被迫以“因故不能视事”为由宣布“引退”, 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,蒋则退居故乡溪口,以国民党总裁身份继续操纵 军政大权。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后,虽然表示愿以毛泽东提出的“八项条件” 为基础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,但仍然企图通过谈判阻止人民解放 军渡江南进,造成“划疆而治”的局面。

二 、中共中央的方针和东北野战军的任务

1948年12月30日,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《将革命进行到底》 的新年献词,明确指出:必须“用革命的方法,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 一切反动势力,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,打倒封建主义,打倒官僚 资本主义,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,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 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”。毛泽东主席 号召全国人民、各民主党派、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,团结一致,粉碎美 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,将革命进行到底,而决不允许 使革命半途而废,让反动派养好创伤,卷土重来。并着重指出:“已经有 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, 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 军事进攻一样,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,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。” 毛泽东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,实际是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 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制定了总的战略指导方针。

1949年1月6日至8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讨论通过毛泽 东起草的《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》的决议。《决议》重申党 “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,而不容许半途而废”的坚定立场,要求“在党内, 在人民解放军内,在人民群众中,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工作,在各民主 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中进行解释工作,使大家懂得必须将革命进 行到底,而不容许半途而废的理由。”中共中央在《决议》中,还提出了 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的基本任务,即“平津、淮海、太原、大同诸役以 后,几个大的野战军必须休整至少两个月,完成渡江南进的诸项准备工作。 然后,有步骤地稳健地向南方进军”。在“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,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、鄂、赣、苏、皖、浙、闽、陕、甘等九省的大部,其 中有些省则是全部'。同时,对部队建设提出:“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地 正规化,这主要地是加强炮兵和工兵,使用铁路、公路和水路的近代运 输工具,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,坚决地克服现在还是相当严重地 存在于军队中的某些无纪律的状态。”此外,《决议》还强调指出:应警 惕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,“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 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,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'。《决议》还 对加强军队的司令部工作、后方勤务工作、政治工作和建立空军、海军等, 都提出了具体要求。

中共中央为了迅速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,并在胜利后领导全 国人民建设新中国,于3月5日至13日,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 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。全会听取并讨论了毛 泽东的报告,并根据这个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。报告除规定党在全国 胜利后,在政治、经济、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外,还提出了人民解放 军在向全国进军中必须采取的主要方针: 一是依据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,并开始了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情况,要求“人民解放军将 是先占城市,后占乡村”。二是运用“三种方式”解决残余的国民党军。 即毛泽东所指出的:“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,不外天津、 北平、绥远三种。用战斗去解决敌人,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,仍然 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。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、战斗员, 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,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 的思想,都是错误的。”但是,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, 各野战军的领导都应注意和学会这样一种斗争方式。三是人民解放军是 一个战斗队,又是一个工作队。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,工作队的作用就 增加了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;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、国民党、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、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, 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。

中共中央为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制定的总方针总任务,以及向南方进军作战的若干具体方针,是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进军作战的 行动纲领,同时也为东北野战军向南方进军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
东北野战军向南方进军的任务,中共中央军委早在平津战役期间即 提出了初步方案。1948年12月12日,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致刘陈邓、粟谭的《对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》电报中,就提出:“东北我军 协同华北主力,于明年一二两月完成夺取平、津、张、唐任务,三四两 月休整,五月沿平汉南下,六七两月执行江汉战役,并完成渡江准备工作, 八月渡江。第一步经营湖北南部、湖南全省及江西一部,包括夺取武汉、 岳州、长沙、常德、宝庆、衡州、郴州、九江、南昌、吉安、赣州在内; 第二步夺取两广。”24日,在中共中央军委致林彪、罗荣桓、高岗的电报 中明确提出:在“傅作义、阎锡山、杜聿明三部解决后,我全军应休整两 个月至三个月,然后以刘邓、陈粟两军出江南,以你们出湘鄂赣”。中共 七届二中全会以后,中共中央军委对东北野战军的任务作了更明确具体 的规定,并于1949年3月17日致电林彪、罗荣桓、刘亚楼:“东野所负 攻击武汉及湘鄂赣三省国民党军之任务业已确定,你们的两个军亦早于 丑有出发,你们主力应于四月一日以前完成出发准备,于四月一日至四 月十五日的半个月内,全军出发完毕,争取于五月三十一日全军到达南阳、 信阳、固始之线及其以南地区,完成兵力展开任务。”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火博体育在线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